放任自流
fàng rèn zì liú
释义
放任:听任,不加约束;自流:不加引导,任其自然发展。指听任人或事物自由发展,不加干预或引导。
出处
"故养士之大者,莫大乎太学;太学者,贤士之所关也,教化之本原也。今以一郡一国之众,对亡应书者,而欲以教化大行,刑措不用,其不可得亦已明矣。是故古之王者,莫不以教化为大务。立太学以教于国,设庠序以化于邑,渐民以仁,摩民以谊,节民以礼,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,教化行而习俗美也。圣王之继乱世也,扫除其迹而悉去之,复修教化而崇起之。教化已明,习俗已成,子孙循之,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。至周之末世,大为亡道,以失天下。秦继其后,独不能改,又益甚之,重禁文学,不得挟书,弃捐礼谊而恶闻之,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,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,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。自古以来,未尝有以乱济乱,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。其遗毒余烈,至今未灭,使习俗薄恶,人民嚚顽,抵冒殊扞,孰烂如此之甚者也。孔子曰:‘腐朽之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’今汉继秦之后,如朽木粪墙矣,虽欲善治之,亡可奈何。法出而奸生,令下而诈起,如以汤止沸,抱薪救火,愈甚亡益也。窃譬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;为政而不行,甚者必变而更化之,乃可理也。当更张而不更张,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;当更化而不更化,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。故汉得天下以来,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,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。古人有言曰:‘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’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,不如退而更化;更化则可善治,善治则灾害日去,福禄日来。诗云:‘宜民宜人,受禄于天。’为政而宜民者,取宜于民者也。"
——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所以培养士人的最大场所,没有比太学更大的了;太学是贤士的聚集地,教化的根本。现在以一郡一国的人数,对不上应读书的人,而想要教化大行,刑罚不用,这不可能实现已经很明白了。所以古代的王者,没有不以教化为重大事务的。设立太学来教育国家,设立庠序来教化乡邑,用仁来感化民众,用义来激励民众,用礼来节制民众,所以他们的刑罚很轻而禁令不被触犯,是因为教化盛行而习俗美好。圣王继承乱世,扫除其痕迹而全部去除,重新修治教化而推崇兴起。教化已经明确,习俗已经形成,子孙遵循,实行五六百年还没有衰败。到了周朝的末世,大大地失去了道,因此失去了天下。秦朝继承其后,独独不能改变,又更加严重,严厉禁止文学,不得携带书籍,抛弃礼义而厌恶听到,他们的心想要完全消灭先王的道,而专门做自我放纵苟且简单的治理,所以立为天子十四年而国家破亡了。自古以来,没有以乱济乱,大败天下民众像秦朝这样的。他们的遗毒余烈,至今没有消灭,使得习俗薄恶,人民嚚顽,抵触冒犯特别严重,如此之甚。孔子说:‘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,粪土的墙壁不能粉刷。’现在汉朝继承秦朝之后,就像朽木粪墙了,即使想要好好治理,无可奈何。法令出来而奸诈产生,命令下达而欺诈兴起,如同用热水止沸,抱薪救火,更加严重没有益处。我私下比喻琴瑟不调,严重的必须解开而重新张弦,才可以弹奏;为政而不行,严重的必须改变而更化,才可以治理。应当更张而不更张,即使有好的工匠也不能调好;应当更化而不更化,即使有大贤也不能治理好。所以汉朝得到天下以来,常常想要好好治理而至今不能好好治理,失误在于应当更化而不更化。古人有话说:‘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’现在临政而愿意治理七十多年了,不如退而更化;更化就可以好好治理,好好治理则灾害日去,福禄日来。诗说:‘宜民宜人,受禄于天。’为政而宜民的人,取宜于民的人。
例句
对于孩子的教育,不能放任自流,而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。
公司对员工的管理过于放任自流,导致工作效率低下。
提示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多用于消极负面的不加干预情况
- 易误写为‘放任自由’
分类
反义词
标签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