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眼相待
lìng yǎn xiāng dài
释义
用另一种眼光看待。指看待某个人或某件事不同于一般,特别重视或优待。
出处
"贾母因笑道:“外客未见,就脱了衣裳,还不去见你妹妹!”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,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,忙来作揖。厮见毕归坐,细看形容,与众各别: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,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。态生两靥之愁,娇袭一身之病。泪光点点,娇喘微微。闲静时如姣花照水,行动处似弱柳扶风。心较比干多一窍,病如西子胜三分。宝玉看罢,因笑道:“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。”贾母笑道:“可又是胡说,你又何曾见过他?”宝玉笑道:“虽然未曾见过他,然我看着面善,心里就算是旧相识,今日只作远别重逢,亦未为不可。”贾母笑道:“更好,更好,若如此,更相和睦了。”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,又细细打量一番,因问:“妹妹可曾读书?”黛玉道:“不曾读,只上了一年学,些须认得几个字。”宝玉又道:“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?”黛玉便说了名。宝玉又问表字。黛玉道:“无字。”宝玉笑道:“我送妹妹一妙字,莫若‘颦颦’二字极妙。”探春便问何出。宝玉道:“《古今人物通考》上说:‘西方有石名黛,可代画眉之墨。’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,用取这两个字,岂不两妙!”探春笑道:“只恐又是你的杜撰。”宝玉笑道:“除《四书》外,杜撰的甚多,偏只我是杜撰不成?”又问黛玉:“可也有玉没有?”众人不解其语,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,故问我有也无,因答道:“我没有那个。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,岂能人人有的。”宝玉听了,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,摘下那玉,就狠命摔去,骂道:“什么罕物,连人之高低不择,还说‘通灵’不‘通灵’呢!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!”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。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:“孽障!你生气,要打骂人容易,何苦摔那命根子!”宝玉满面泪痕泣道:“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,单我有,我说没趣;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,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。”贾母忙哄他道:“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,因你姑妈去世时,舍不得你妹妹,无法处,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:一则全殉葬之礼,尽你妹妹之孝心;二则你姑妈之灵,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。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,不便自己夸张之意。你如今怎比得他?还不好生慎重带上,仔细你娘知道了。”说着,便向丫鬟手中接来,亲与他带上。宝玉听如此说,想一想大有情理,也就不生别论了。"
——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
贾母笑着说:“外客还没见,就脱了衣服,还不去见你妹妹!”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姐妹,便猜是林姑妈的女儿,急忙行礼。见面后坐下,仔细观察,发现她与众不同:眉毛像烟雾一样轻盈,眼睛含着深情。她的神态带着忧愁,身体娇弱。泪光闪烁,呼吸微弱。安静时像美丽的花朵映在水中,行动时像柔弱的柳枝随风摇曳。心灵比比干还多一窍,病态比西施还胜三分。宝玉看完后笑着说:“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。”贾母说:“胡说,你怎么可能见过她?”宝玉说:“虽然没见过,但觉得面熟,心里就当是旧相识,今天当作久别重逢。”贾母说:“这样更好,更和睦。”宝玉走近黛玉坐下,仔细打量后问:“妹妹读过书吗?”黛玉说:“没怎么读,只上过一年学,认得几个字。”宝玉又问她的名字和字。黛玉说没有字。宝玉说:“我送你一个字,‘颦颦’很好。”探春问为什么。宝玉说:“《古今人物通考》上说西方有石头叫黛,可以代替画眉的墨。而且林妹妹眉头微皱,用这两个字很妙。”探春笑说:“恐怕又是你编的。”宝玉说:“除了《四书》,编的很多,不只我。”又问黛玉:“你有玉吗?”大家不明白,黛玉猜他因自己有玉才问,回答说:“我没有。那玉是稀罕物,不是人人都有。”宝玉听了,立刻发狂,摘下玉狠摔,骂:“什么稀罕物,连人的高低都不分,还说‘通灵’!我也不要了!”大家急忙捡玉。贾母搂住宝玉说:“孽障!生气打骂人容易,何必摔命根子!”宝玉哭着说:“家里姐妹都没有,只有我有,没趣;现在来了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,这不是好东西。”贾母哄他:“这妹妹原来有玉,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她,把玉带走了:一是尽孝,二是姑妈的灵可以见女儿。所以她说没有。你怎能比?好好带上,别让你娘知道。”说着给他戴上。宝玉觉得有理,不再闹了。
例句
由于他在项目中的出色表现,领导对他另眼相待,给予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。
这位老师对勤奋好学的学生总是另眼相待,经常给予额外的指导和鼓励。
提示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为不公平对待
分类

暂无相关内容
该成语暂未收录谜语或故事,我们会持续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