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秋之利
qiān qiū zhī lì
释义
千秋:千年,形容时间长久;利:利益。指长远的利益。
出处
"故圣人法天顺情,不拘于俗,不诱于人,以天为父,以地为母,阴阳为纲,四时为纪。天静以清,地定以宁,万物失之者死,得之者生。故静漠者,神明之宅也;虚无者,道之所居也。是故或求之于外者,失之于内;有守之于内者,强之于外。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,江河合水而为大,大人合并而为公。是以自细视大者不尽,自大视细者不明。夫任耳目以听视者,劳形而不明;以知虑为治者,苦心而无功。是故圣人一度循轨,不变其宜,不易其常,放准循绳,曲因其当。夫喜怒者,道之邪也;忧悲者,德之失也;好憎者,心之过也;嗜欲者,性之累也。人大怒破阴,大喜坠阳,薄气发喑,惊怖为狂。忧悲多恚,病乃成积;好憎繁多,祸乃相随。故心不忧乐,德之至也;通而不变,静之至也;嗜欲不载,虚之至也;无所好憎,平之至也;不与物散,粹之至也。能此五者,则通于神明。通于神明者,得其内者也。是故以中制外,百事不废;中能得之,则外能收之。中之得也,五藏宁,思虑平,筋力劲强,耳目聪明,疏达而不悖,坚强而不鞼,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,处小而不逼,处大而不窕,其魂不躁,其神不娆,湫漻寂寞,为天下枭。"
—— 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
所以圣人效法天地,顺应自然,不拘泥于世俗,不受人诱惑,以天为父,以地为母,以阴阳为纲,以四时为纪。天静而清,地定而宁,万物失去这些就会死亡,得到这些就能生存。所以静漠是神明的住所,虚无是道的居所。因此,有的从外部寻求,就会在内部失去;有的在内部保持,就会在外部强大。因此,丘山积累低矮而成为高山,江河汇合水流而成为大海,大人合并而成为公。所以从细小处看大的东西看不全,从大处看细小的东西看不清楚。依靠耳目来听看的,劳累身体而不明智;依靠智虑来治理的,费心而没有成效。所以圣人统一法度遵循规矩,不改变适宜,不改变常规,放宽准则遵循绳墨,弯曲因为适当。喜怒是道的邪路,忧悲是德的失位,好憎是心的过错,嗜欲是性的负担。人大怒会破坏阴气,大喜会坠落阳气,气薄会发哑,惊怖会发狂。忧悲多怨恨,病就会积累;好憎繁多,祸就会相随。所以心不忧乐,是德的极致;通达而不变,是静的极致;嗜欲不载,是虚的极致;无所好憎,是平的极致;不与物散,是粹的极致。能做到这五点,就能通于神明。通于神明的人,是得到了内在的人。因此,用中制外,百事不废;中能得之,则外能收之。中的得到,五脏安宁,思虑平和,筋力强劲,耳目聪明,通达而不违背,坚强而不折断,没有大的过错而没有不达到的,处于小的地方而不感到压迫,处于大的地方而不感到空旷,其魂不躁,其神不扰,清净寂寞,成为天下的枭雄。
例句
植树造林是为子孙后代谋千秋之利的事业。
这项政策的实施,将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带来千秋之利。
提示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多用于形容长远的利益或好处
分类

暂无相关内容
该成语暂未收录谜语或故事,我们会持续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