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详解

为民请命

wèi mín qǐng mìng

释义

原指替老百姓向上申诉,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。现泛指替人民说话,为人民争取利益。

出处

张汤为人多诈,舞智以御人。始为小吏,乾没,与长安富贾田甲、鱼翁叔之属交私。及列九卿,收接天下名士大夫,己心内虽不合,然阳浮慕之。是时上方乡文学,汤决大狱,欲傅古义,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、春秋补廷尉史,亭疑法。奏谳疑事,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,上所是,受而著谳决法廷尉絜令,扬主之明。奏事即谴,汤应谢,乡上意所便,必引正、监、掾史贤者,曰:'固为臣议如上。'其欲荐吏,扬人之善蔽人之过如此。所治即上意所欲罪,予监史深祸者;即上意所欲释,与监史轻平者。所治即豪,必舞文巧诋;即下户羸弱,时口言,虽文致法,上财察。于是往往释汤所言。汤至于大吏,内行修也。通宾客饮食。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,调护之尤厚。其造请诸公,不避寒暑。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,然得此声誉。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,依于文学之士。丞相弘燕见,上或时不冠。至如汲黯见,上不冠不见也。上尝坐武帐中,黯前奏事,上不冠,望见黯,避帐中,使人可其奏。其见敬礼如此。

—— 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

张汤为人多诈,用智谋驾驭人。起初做小吏时,侵吞财物,与长安富商田甲、鱼翁叔等人私下交往。等到位列九卿,收揽天下名士大夫,自己内心虽然不赞同,但表面上假装仰慕他们。当时皇上正倾向文学,张汤处理大案,想附会古义,于是请博士弟子研究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来补充廷尉史,处理疑难案件。上奏疑难案件,一定预先为皇上分析其根源,皇上认为对的,就接受并记录下来作为廷尉判决的法令,宣扬皇上的英明。上奏事情被谴责,张汤就谢罪,迎合皇上的意思,一定引用正、监、掾史中的贤者,说:'本来臣等就是这样商议的。'他想推荐官吏,表扬别人的优点掩盖别人的过错就是这样。处理案件如果是皇上想治罪的,就交给监史严办;如果是皇上想释放的,就交给监史从轻处理。处理案件如果是豪强,一定玩弄法律条文巧妙地诋毁;如果是下户贫弱,就时常口头报告,虽然依法处理,皇上也会宽恕。于是往往释放张汤所说的人。张汤做到大官,品行也好了。接待宾客饮食。对故人子弟做官和贫穷的兄弟,照顾特别优厚。他拜访各位公卿,不避寒暑。因此张汤虽然用法严酷,嫉妒不专一公平,但得到这样的声誉。而那些苛刻严酷的官吏多被用作爪牙,依附于文学之士。丞相公孙弘平常见皇上,皇上有时不戴帽子。至于汲黯见皇上,皇上不戴帽子不见。皇上曾经坐在武帐中,汲黯上前奏事,皇上没戴帽子,看见汲黯,躲到帐中,派人批准他的奏章。他受到这样的尊敬礼遇。

例句

他一生为民请命,深受百姓爱戴。(出自语文教材《历史人物故事》)

在环境污染问题上,许多环保人士为民请命,要求政府采取措施。

提示

  1. '为'读第四声,易误读为第二声
  2.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多用于积极正面的替人民争取利益的行为

分类

句法: 谓语
色彩: 褒义
结构: 动宾式
为民请命成语

暂无相关内容

该成语暂未收录谜语或故事,我们会持续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