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//亡羊补牢的故事
成语故事

亡羊补牢的故事

亡羊补牢的历史典故
战国
教育启示
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

故事摘要

牧民丢羊后修补羊圈,及时止损

故事全文

庄辛对曰:'臣闻鄙语曰: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'

战国时期,楚国大臣庄辛见楚襄王宠信佞臣,国家日渐衰败,便劝谏道:'大王这样下去,楚国危矣!'楚襄王不听。五个月后,秦国果然攻占楚国都城。楚襄王逃亡途中召见庄辛,庄辛便讲了这个寓言:

有个牧民发现羊圈破了,丢了一只羊。邻居劝他赶快修补,他却说:'羊都丢了,还修什么?'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,这才急忙修好羊圈,从此再没丢过羊。庄辛借此劝谏:'现在楚国虽遭重创,但只要及时改正,仍能复兴。'

楚襄王听后励精图治,终收复部分失地。这个故事最早见于《战国策》,后演变为成语,宋代《太平御览》将其归类为'鉴戒部',成为危机管理的经典案例。

寓意解析

寓意

发现问题及时补救,可以防止更大损失

应用场景

适用于工作失误后的整改、系统漏洞修复等止损场景

对应西方谚语

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. (及时一针省九针)

互动测验

亡羊补牢故事最适合比喻以下哪种情况?
A
考试作弊被抓后开始认真学习
B
定期检查汽车发动机状态
C
购买多份保险防范风险
D
每天练习钢琴保持手感

相关成语

亡羊补牢

wáng yáng bǔ láo

亡: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,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

更多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