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详解

束手待毙

shù shǒu dài bì

释义

束手:自缚其手,比喻不想办法;待毙:等待死亡。原指不设法抵抗或逃跑,坐等被杀死。现多比喻遇到困难或危险时,不积极想办法解决,而是坐等失败或灭亡。

出处

今兵临城下,将至壕边,岂可束手待毙!

——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回

现在敌军已经兵临城下,快要到护城河边了,怎么能不设法抵抗而坐等被杀死呢!

例句

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,我们不能束手待毙,应该积极自救和互救。(出自语文六年级上册《面对灾难》)

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企业如果束手待毙,不寻求创新和突破,很快就会被淘汰。

提示

  1. '待'易误写为'代'
  2.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多用于消极的坐等失败的情况

分类

句法: 谓语
色彩: 贬义
结构: 连动式

近义词

反义词

束手待毙成语

成语故事

束手待毙的故事

寓意: 危急关头要随机应变,拘泥教条只会自取灭亡。

春秋时期,宋襄公与楚国交战。当楚军渡河时,宋国大将建议趁楚军半渡而击之,宋襄公却认为这不合'仁义'而拒绝;楚军渡河后尚未列阵时,大将再次建议进攻,又被拒绝。待楚军列阵完毕,宋军大败。 这个典故生动展现了'束手待毙'的愚蠢:在生死存亡之际拘泥于教条,错失战机,最终自取灭亡。后人用此成语批评不知变通、坐等失败的消极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