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详解

愚公移山

yú gōng yí shān

释义

愚公:古代传说中的老人。移:搬走。山:指太行、王屋两座大山。原指愚公决心搬走挡在家门前的两座大山。比喻做事有毅力,有恒心,不怕困难。

出处

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,聚室而谋曰:‘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’

—— 战国·列御寇《列子·汤问》

北山有位叫愚公的老人,年纪将近九十岁,面对着山居住。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,出入都要绕远路,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:‘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,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,到达汉水南岸,好吗?’

例句

在学习上,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,不怕困难,持之以恒。(出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《愚公移山》)

面对环境保护的艰巨任务,我们需要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。

提示

  1. '愚'字易误写为'遇'或'娱'
  2. '移'字易误写为'遗'

分类

句法: 谓语
色彩: 褒义
结构: 主谓式
愚公移山成语

成语故事

愚公移山的故事

寓意: 坚持不懈的毅力能够战胜巨大困难,集体力量可以创造奇迹

战国时期,年近九十的愚公因太行、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行,召集全家商议移山。他带领子孙凿石挖土,用箕畚运到渤海。河曲智叟嘲笑说:'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'愚公回答:'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...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'天帝被其诚心感动,派神将两座山搬走。 这个寓言包含三层深意:一是'子子孙孙无穷匮'体现的持久战思想;二是'山不加增'包含的量变引起质变哲理;三是精神力量可以感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