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详解
鹬蚌相争
yù bàng xiāng zhēng
释义
鹬:一种水鸟;蚌:一种软体动物,有壳。鹬和蚌互相争斗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结果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得利。
出处
"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箝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"
—— 战国·韩非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
蚌正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的肉,蚌合上壳夹住了鹬的嘴。鹬说:‘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就会有死蚌。’蚌也对鹬说:‘今天不放你,明天不放你,就会有死鹬。’两个都不肯相让,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一起捉走了。
例句
两国长期争斗,最终鹬蚌相争,让邻国趁机扩大了势力范围。(出自高中语文课本《古代寓言选读》)
公司内部两个部门鹬蚌相争,结果竞争对手趁机抢走了市场份额。
提示
- 使用时要注意比喻双方争斗导致第三方得利的情境
- “鹬”字易误写为“欲”
分类
句法: 分句
色彩: 贬义
结构: 紧缩式
反义词
标签

成语故事
鹬蚌相争的故事
寓意: 内部争斗会让第三方得利。
战国时期,赵国准备攻打燕国。说客苏代给赵惠王讲了这个寓言:一只河蚌晒太阳时被鹬鸟啄肉,蚌壳夹住鹬嘴。双方僵持不下,最后被渔夫一起捕获。 这个故事生动诠释了'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'的道理:双方相持不下时,第三方往往能从中获利。后人用此成语警示不要因小争执让第三方得利。